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无中胸后侧下鬃。雄蚊触角的特化毛簇较特异。
形态描述
雌蚊1)暗色中小型蚊,翅长约3.0mm。头顶有宽白鳞并在眼后形成缘饰。中胸盾片体壁栗棕色。胸侧板淡鬃或桔黄色。无中胸下后侧鬃。腹节背板全暗,腹板稍淡。
雄蚊头:喙的基部腹面约有8根短毛。触须长于喙,长出部分约与末节相等,其节4, 5节侧面有若干强刚毛。触角鞭分节5-9有特化的毛簇;节5有少数细长的鞭状毛伸达节9;节6-7有扭曲的毛簇;节8有一簇约6根较长而弯曲的毛簇;节9有3-5根粗刚毛。尾器:抱肢基节有4-5根亚缘毛。亚端叶三棒形如图示;后部毛组有3根短细鬃毛、1根片状毛、1个叶片和1根基部刚毛。抱肢端节正常,两根感觉毛如图所示。阳茎内叶基宽、弯曲而末端尖,其末端未超出外叶;外叶末端有齿冠,侧缘有若干侧齿。
幼虫头:触角有小刺和基黑环;1-A着生于靠前方3/4处。头毛1-C粗黑、刺状;5, 6-C通常分2枝。颏每侧约有9个齿。胸:体壁光滑。前胸毛1-3P单芒枝,3-P较细短;4-P2分枝,细短;5, 6-P单芒枝;7, 8-P分2芒枝,约等长;14-P2分枝。腹:腹毛6-Ⅰ、Ⅱ分3芒枝;6-Ⅲ-Ⅵ分3-4芒枝;1-Ⅲ-Ⅵ通常分3枝。栉齿末端繸状,35-50个组成一齿区。呼吸管细长,指数6-9(平均7.1) ; 1-S3对,通常每分2枝,前两对稍长于着生处管径;梳齿12-15个,各齿约有7-8个侧齿。尾鞍后缘有细刺,腹毛1-X分3枝;2-X分2枝;3-X不分枝。
形态描述
雌蚊1)暗色中小型蚊,翅长约3.0mm。头顶有宽白鳞并在眼后形成缘饰。中胸盾片体壁栗棕色。胸侧板淡鬃或桔黄色。无中胸下后侧鬃。腹节背板全暗,腹板稍淡。
雄蚊头:喙的基部腹面约有8根短毛。触须长于喙,长出部分约与末节相等,其节4, 5节侧面有若干强刚毛。触角鞭分节5-9有特化的毛簇;节5有少数细长的鞭状毛伸达节9;节6-7有扭曲的毛簇;节8有一簇约6根较长而弯曲的毛簇;节9有3-5根粗刚毛。尾器:抱肢基节有4-5根亚缘毛。亚端叶三棒形如图示;后部毛组有3根短细鬃毛、1根片状毛、1个叶片和1根基部刚毛。抱肢端节正常,两根感觉毛如图所示。阳茎内叶基宽、弯曲而末端尖,其末端未超出外叶;外叶末端有齿冠,侧缘有若干侧齿。
幼虫头:触角有小刺和基黑环;1-A着生于靠前方3/4处。头毛1-C粗黑、刺状;5, 6-C通常分2枝。颏每侧约有9个齿。胸:体壁光滑。前胸毛1-3P单芒枝,3-P较细短;4-P2分枝,细短;5, 6-P单芒枝;7, 8-P分2芒枝,约等长;14-P2分枝。腹:腹毛6-Ⅰ、Ⅱ分3芒枝;6-Ⅲ-Ⅵ分3-4芒枝;1-Ⅲ-Ⅵ通常分3枝。栉齿末端繸状,35-50个组成一齿区。呼吸管细长,指数6-9(平均7.1) ; 1-S3对,通常每分2枝,前两对稍长于着生处管径;梳齿12-15个,各齿约有7-8个侧齿。尾鞍后缘有细刺,腹毛1-X分3枝;2-X分2枝;3-X不分枝。
生物学
国外分布
国内分布
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本蚊种的原描述(Barraud, 1934)是作为小型库蚊的一个变种记述的。Colless(1965)在整理马来西亚的簇角蚊时,根据全面特征的差异和同域分布的地理性状,把它提升为独立的种。二者虽然成蚊外形颇为相似,但其雄蚊触角鞭分节5特化毛、抱肢基节亚缘毛数、亚端叶三棒着生位置以及幼虫栉齿形状和呼吸管毛分枝数等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可资鉴别。
检视标本总数:1♂,1L。
检视标本总数:1♂,1L。